近日,RCEP產業合作委員會主席許寧寧談到,中國與東盟經貿互補性強,已連續四年互為最大貿易伙伴,今年一季度東盟繼續保持中國最大貿易伙伴地位,快于中國貨物貿易平均增速;雙方同時也是重要投資伙伴。雙方經貿合作彰顯活力。
中國與東盟貿易
今年一季度,中國與東盟貿易總值1.60萬億元人民幣,增長6.4%,占中國外貿比重的15%。
其中,對東盟出口9633.7億元,增長7.7%;自東盟進口6325.0億元,增長4.5%。
按美元計價,中國與東盟貿易總值2246.0億美元,增長2.8%。其中,出口1355.7億美元,增長4.1%;進口890.3億美元,增長1.0%。
東盟成員中,與中國前三大貿易伙伴依次為越南、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泰國、新加坡居于第四、五位。
中國與越南貿易同比增長22.9%,中國與馬來西亞貿易同比增長10.2%,中國與印尼貿易同比下降3.2%,中國與泰國貿易同比增長2.9%,中國與新加坡貿易同比增長0.8%.
許寧寧談到,一季度,歐盟是中國第二大貿易伙伴,中國與歐盟貿易額同比下降3.5%。
美國是中國第三大貿易伙伴,中國與美國貿易額同比下降0.7%。
中國與東盟貿易額超過中國與歐盟、美國貿易額的差距進一步拉大。
中國與東盟貿易在中國對外貿易、東盟對外貿易中都發揮著重要支撐作用。
東盟10個成員國是:文萊、柬埔寨、印度尼西亞、老撾、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
中國與RCEP其他14個成員國貿易
《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是世界上最大的貿易和投資協定。RCEP實施是中國繼加入WTO之后的又一次重大開放,是中國首次與世界前十經濟體簽署的自貿協定。
RCEP成員國包括:東盟十國(文萊、柬埔寨、印度尼西亞、老撾、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和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
今年是RCEP實施第三年,區域開放帶來了許多新商機。近來,許寧寧應邀到訪多個東盟國家,他表示,深深感受到東盟國家政府部門、工商界對與中國共同抓住RCEP商機的積極愿望。
一季度,中國對RCEP其他14個成員國合計進出口3.08萬億元,增長2.7%,占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的30.3%。主要呈現兩個方面特點:
一是區域內聯系合作更加緊密。一季度,中國對RCEP其他成員國出口1.6萬億元,增長2%。其中,中間品出口增長2.1%,占中國中間品出口總值的31.7%,電子元件類、勞動密集型中間品出口均保持兩位數的快速增長。
同期,中國自RCEP其他成員國進口1.48萬億元,增長3.4%。其中,以金屬礦砂、能源產品為主的大宗商品進口量增加2.8%,占中國大宗商品進口總量的42.3%。中間產品的進口和出口充分說明了區域內成員之間的經濟聯系和合作關系。
二是進出口企業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實惠。一季度,RCEP項下享惠進口246.9億元,涉及稅款減讓6.7億元,分別增長35.3%、38.7%,惠及企業4320家;從出口方面看,1.8萬家出口企業申請了RCEP原產地證書,涉及貨值639.4億元,增長2.6%;729家經核準出口商自主出具RCEP原產地聲明,涉及貨值24.1億元,增長12.6%。
中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貿易
一季度,中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合計進出口4.82萬億元,增長5.5%,占進出口總值的47.4%。
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中,東盟與中國貿易處于首位。
中國與東盟成員國都達成并實施了共建“一帶一路”共識,在共建“一帶一路”中,中國與東盟合作發揮了示范和表率作用。
許寧寧指出,中國與東盟關系從來沒有像今天這么緊密,中國與東盟關系對中國、東盟的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從來沒有像今天這么重要。
中國貨物貿易總值增長情況
今年一季度,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0.17萬億元人民幣,歷史同期首次突破10萬億元,同比增長5%,增速創6個季度以來新高。
其中,出口5.74萬億元,增長4.9%
進口4.43萬億元,增長5%。
按美元計價,中國進出口總值1.43萬億美元,增長1.5%。
其中,出口8075.0億美元,增長1.5%;
進口6238.4億美元,增長1.5%。
中國與東盟經貿合作發展的主要原因
許寧寧分析了中國與東盟經貿合作發展的主要原因:
一是相互都有需要是合作基礎,增進合作符合各國和地區發展利益;
二是各國領導人引領是合作關鍵,達成并執行了一系列多雙邊合作共識;
三是互利共贏是合作的動力,在積極對接、相互支持配合中推進合作,各國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合作好處;
四是相互開放市場是合作的制度支撐,多雙邊自由貿易協定推進了以開放促合作,以合作獲發展。
五是創新務實是合作的活力和持續力,調動各有關方積極性、發揮多方面資源參與,在雙方經濟合作中,企業發揮了生力軍作用。
六是互聯互通是合作的重要便利條件,雙方比鄰而居,具有合作的區位優勢,近些年來雙方互聯互通成效顯著。
越來越多中國企業走進東盟的主要原因
在雙方經貿合作中,企業經營活躍,發揮了生力軍作用。企業的作為,推進了自身國際化經營,助力當地產業發展和就業增加,一些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為當地民眾捐款捐物,這些惠及了雙方國家經濟合作緊密和經濟發展、雙方政治關系鞏固發展。
許寧寧分析了越來越多中國企業走進東盟的主要原因:
一是政和商通。中國—東盟關系友好提供了有利條件。“一帶一路”建設和東盟經濟共同體建設日益有機結合。
二是相互開放市場,雙方95%的產品貿易關稅是零。
三是東盟致力于經濟增長呈現許多新商機。
四是經貿互補性強。中國產品的性價比優勢明顯,符合東盟國家的消費需求和消費水平。東盟有些國家自然資源豐富,勞動力成本低,有投資優惠政策。
五是交通便利,有著山水相連的合作區位優勢,來往方便,互聯互通,易于企業的投資貿易管理。
六是有良好的合作基礎,雙方互為最大貿易伙伴和重要的投資合作伙伴。
七是中國企業通過在東盟設廠生產的產品利用東盟國家的國際貿易政策可銷往有關對華設置貿易壁壘的國家。
八是東盟地區是國外華人最集中的地區,華商經濟是一些東盟國家的支柱經濟之一,便于溝通和合作。
許寧寧指出,今年是中國-東盟人文交流年,將為雙方政治合作、經濟合作夯實社會人文基礎,此有益于中國-東盟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深入發展。
許寧寧建議,企業充分利用中國與東盟緊密的經貿合作關系的有利條件,抓住RCEP區域開放帶來的新機遇,開拓經營。
許寧寧指出,不論是長期以來中國—東盟關系的發展經驗,還是東盟成立50多年來其自身的發展經驗,都證實了一條重要的歷史啟迪:鄰里好,賽金寶。不論國際風云如何變換,中國都會與東盟國家發展睦鄰友好關系,守望相助,攜手發展。